让“甜蜜”不再沉重,这场抗糖之约很“有料”!
11月13日下午,在岳阳县人民医院门诊8楼学术报告厅,由神经内分泌科举办的第19个“世界糖尿病日”活动,把满满的控糖干货送给参会患者,医患携手共赴一场知识与活力兼具的抗糖之约!
11月13日下午,在岳阳县人民医院门诊8楼学术报告厅,由神经内分泌科举办的第19个“世界糖尿病日”活动,把满满的控糖干货送给参会患者,医患携手共赴一场知识与活力兼具的抗糖之约!
说起来,很多人对“糖尿病足”这四个字,反应是“两脚没力气”“脚麻”“穿鞋不舒服”,但真叫他去医院查查,十有八九摆摆手:“不就是脚问题嘛,歇歇就好。”
2025年11月14日是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,2024—2025年联合国糖尿病日的主题是“糖尿病与幸福感”(Diabetes and Well-being),重点关注职场糖尿病。今年的口号是——了解更多,行动更多,关注职场糖尿病。旨在呼吁将糖尿病患者的整体幸
临床上遇到太多了。明明只是“走路不太对劲”,结果一查,背后藏的是心衰、脑梗、帕金森、糖尿病并发症……但人总是习惯性地低估这些“走路问题”的严重性,觉得“老了嘛,走不动很正常”,殊不知,这是在拿命赌。
根据爷爷日记中的详细记载,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,他的晚年健康状况呈现出多系统进行性衰退的特点,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:
目前临床上有一些针对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和非药物疗法,如营养神经、抗氧化应激、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、改善微循环及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等多种药物,具体介绍如下:
可能导致足部感染,感染若未及时控制会迅速扩散,引发骨髓炎等严重病症;病情严重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,导致患者肢体残缺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;此外,糖尿病足病还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,同时也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全身性严重并发症,危及生命。
周围神经病变(PN)是一种常见且日益增长的全球健康问题,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极高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DPN)影响近半数糖尿病患者,表现为感觉异常、疼痛、肌力减退及反射减弱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尽管现有的药物治疗能缓解症状,但缺乏针对神经损伤的疾病修饰疗
周围神经病变(PN)是一种常见且日益增长的全球健康问题,尤其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极高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(DPN)影响近半数糖尿病患者,表现为感觉异常、疼痛、肌力减退及反射减弱,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。
糖尿病的人越来越多,身体上的并发症也跟着一个个冒出来,其中最让人“走不动路”的,就是周围神经病变,特别是影响到下肢的那种。脚麻、走不稳、像踩棉花,甚至连鞋子里有颗小石子都感觉不到。听起来不算什么大事,但真到了那一步,日子过得会特别辛苦,连上厕所都得人扶。
腿是人体最容易“吃苦”的地方,却常常被忽视。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有些人刚查出心脏病,早在几个月前就说“走起路来腿沉”?又为何有些中风患者,发病前总说“腿有点飘”?难道腿真的能预警大病?还是巧合?
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血糖高,最多口干、多尿、吃得多瘦得快,没啥大不了的。但真相是:血糖高了伤的是血管、神经和免疫系统,尤其是下肢——这个最远离心脏、最容易“掉队”的地方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“人老腿先老”,这句话你肯定听过。可问题来了,腿脚不利索真的只是“年纪大”的锅吗?有些人走路飘得跟云似的,有些人走着走着就“断电”,还有人明明双腿齐全,却总感觉像踩在棉花上。
前列地尔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1类似物,在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中具有多靶点作用机制,能够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,糖尿病肾病以及血管病变,具体分析如下
如果答案是Yes,那么你得小心了!这可能是身体缺乏维生素B发出的警报。
清晨的公园里,65岁的张阿姨像往常一样快走锻炼。可刚走了20分钟,她就觉得右腿像被无数根针扎着,脚底发麻,每迈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。她扶着栏杆坐下,揉着腿自言自语:“这老腿,真是越来越不中用了……”
糖尿病的可怕,从来不在于血糖高,而在于它悄无声息地“腐蚀”着身体的各个角落。尤其是下肢,作为“离心脏最远的地方”,常常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的“第一站”。